
篇一: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鄒俊吏
書中的人物便是如此。
孫少平高中時,家境非常艱苦。學習生活中,連份乙菜都吃不起,只能啃兩個黑乎乎的饃饃。但這并沒有使他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書充盈著他的精神世界。他有著莊稼漢勤勞樸實的一面,又有著知識分子熱愛讀書的一面。從高中生到攬工漢,身份在變思想卻依舊,依舊那么的熱愛閱讀。是書帶領著這個年輕人走出了現實這個小圈子,走進人生的大舞臺。是書使他沒有變得那么愚昧,那么麻木。孫少平的堅持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
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也是故事里的主角。他從十三歲起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輟學回家務農,挑起了全家的重擔。他是一個勤勞的人,無論是從改革開放前當生產隊小隊長,還是改革開放后的自辦磚廠,都可以體現出來。和少平對比鮮明的是他作為農民的局限性。他沒有接受潤葉的感情,除自己內心的“兄妹”之情外,更多的是“門當戶對”的封建思想。
書中的每個人都個性鮮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對于00后的我們,心有疑惑,思慮良久。
書中的貧窮,我們不懂。我們不知道孫姓一家人為了修建一個遮風擋雨的新窯,為了能讓少平和蘭香上學,為了給少安找媳婦,而對著那一片片莊稼地時內心的洶涌與期待。
書中的奮斗,我們不懂。少平上高中時的勁頭,回家種地的精神頭,到外面攬工,到礦山挖煤的不叫苦,不放棄的精神,還有少安建磚窯的拼命。
書中那些融入了作者血與淚的喜怒哀樂,不諳世事的我們怎么能懂,少年不識愁的滋味……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這句話很值得我們深思回味,銘記在心中。
篇二: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齊騰翔
平凡,人生活中的本色。宇宙浩瀚,我們每個人都微不足道。
人,悲歡離合。物,陰晴圓缺。無論你富貴、貧賤、高雅、低俗。通通被歷史的車輪碾碎,回歸平凡。
一個平凡的世界,一方平凡的土地,一群平凡的人。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多么渺小,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有的人努力拼搏、有的人好吃懶做;有的事甜如蜜、有的事苦如枳,實在平凡,卻引人深思。全書沒有華麗的詞藻、美妙的排比句,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卻又實在動人,這,也是它為什么成為經典的理由。
談這部作品,就必須談到四個人:孫少安、田潤葉,孫少平、田曉霞。整部書,都在圍繞著這兩對“孫田戀”來描寫,所以必須提一提他們。
孫少安,6歲開始干農活,13歲輟學幫助父親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家,18歲憑借著“精明強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選為生產隊長,成為雙水村的“能人”。
田潤葉,教師,地委書記田福軍的侄女。
他們兩個人的愛情,是苦澀的。這對來自黃土高原的戀人,終究沒有跨出那一步,沒有說出那三個字。但他們始終知道,對方是愛著自己的。他們曾經有過甜蜜,有過付出,有過回憶,卻又脆弱,并且固執。最終,因為政治原因,他們服從了自己的命運,走上了不同的生活軌跡,與一個自己不曾愛過的人過起了柴米油鹽的日子,他們相互扶持,緊緊依靠直到老去。還有潤葉和李向前、潤生和郝紅梅、孫蘭花和王滿銀,他們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許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現在都有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那樣轟轟烈烈,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彼此都從對方那里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可以說,這是個悲劇的愛情,他們最終沒有兩情相悅,卻感人。
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斗,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
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他仿佛熱愛自己的苦難似的,從不怨天猶人。始終相信,自己通過勞動釀出來的蜜最甜。
田曉霞,地委書記田福軍的女兒,長相甜美、學識淵博,善良、有很高的精神追求,省報記者,死于洪災。
他們之間的愛情,和上一對完全不相同。他們浪漫,那棵樹就是他們愛情的見證。那次,她遞給他書,他卻用力抱緊她,她緊張卻興奮,就在那棵樹下。多少次,他們坐在樹下,漫無邊際地談話,多少次,他們坐在樹下,傾聽對方地心靈,多少次,他們坐在樹下,只是默默看著對方,他懂她,她懂他,只是微笑著,含情脈脈,多少次,他們希望時間就此凝固,好記住對方的容貌。他是貧農、是礦工,沒日沒夜地鉆在地底下工作,只能抽時間看書,汗臭布滿了他的全身。她是省報記者,是地委書記的女兒,身上帶著優越的城市香氣。他們看起來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卻情濃于水。
一次,孫少平從地底下出來,看到一個仙女似的人兒,曉霞嗎?揉了揉眼睛,再仔細看,那人對他微笑著,曉霞從省城來看他了。旁邊的礦工,都對少平投來羨慕的目光。他笑得合不攏嘴,急忙沖了澡,就跟著曉霞去了她的房間。她遞給他香皂,示意他脖子沒有洗干凈。滑滑的香皂,在他粗糙的大手里,像只泥鰍,掉進了他的后背。她咯咯地笑著,用她光滑細膩的小手將香皂拿了出來。他洗一把臉,猛得轉過頭,認真地問她:“好看嗎?”“好看”她答到。“想我嗎?”她問到。回答她的卻是千千萬萬個吻,這也正是她需要的回答。好久,他們才手牽手坐在床上,相視良久,卻只是沉默,眼神,可以說明一切。
可惜,在安康大水中,她為了救人,卻喪失了自己的生命。他憤恨、失落、驚異、難受,是啊,誰能忍受,自己的戀人在熱戀當中突然的離去,誰能體會這心如刀割得感覺?
曉霞是少平的一個夢,破碎但深情、酣暢卻桎跛的夢。她的犧牲,讓我認識到這就是生活,它是殘酷的,天有不測之風云,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會100%的保證她的生命會有不測。
這就是所謂愛情吧,無論身世、相貌、家庭,唯有兩個靈魂相互碰撞、兩顆心靈互相寄托。真正的愛情,是兩個人在一起,會有很多快樂、輕松、信任并且,是互相的傾聽者、支持者、鼓勵者。如果你帶給對方的是糾結、痛苦,這配稱愛情嗎?
愛就是當你愛上一個人,會舍棄自己的自由,換取他的自由;愛就是當你愛上一個人,會改變自己的人生,成全他的心愿;愛就是當你愛上一個人,會愿意放開手,留下最好的回憶和祝福;愛不一定要走到終點,旅途一起走過,也已不負一生!
篇三: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勾悅欣
《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最初是通過廣播收聽的,當時是由李野默老師播講,他那富有磁性的聲音深深吸引了孩童時代的我。每天守候在收音機旁收聽《平凡的世界》,曾一度成為童年時代的我最快樂的事情之一。雖然,對小說故事情節還很懵懂,但作為從小在牛背上長大的我來講,小說中描述的農村生活面貌使我倍感熟悉和親切。而今有幸在不惑之年與讀書班全體同學一起品讀小說《平凡的世界》原著,也圓了我多年的夢想。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厚重的人生教科書,書中刻畫了各個階層的人物形象,在書中你可以很容易的聯想到你的親人,你的朋友等等。而我每次讀到孫少安我就會聯想到我的父親,他們同樣熱愛著生養他們的那片土地,同樣在七八十年代當過生產隊長,同樣為了生活背井離鄉賺回人生第一桶金,回村辦廠。只不過我父親的油坊沒有孫少安的磚廠辦的那么成功而已。但他們都有一顆不安于現狀,努力改變命運的決心。少安為了全家人能夠糊口,放棄了本可以改變命運的學業,同父親一起撐起了風雨飄搖的家。為了不拖累已經進城當了教師的潤葉,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愛情。之后少安選擇了秀蓮,可他們倆是愛情嗎?在我看來只是一對合適的人,他們因婚姻而結合,相互扶持而走的更遠。就連潤葉,最后不也是面對了現實才找到了幸福么。貧窮就這樣改變著人的命運。苦難的童年鑄就了少安非凡的魄力,借貸款、開工廠、一步一個勇氣,一腳一個艱辛。天生的實干家,在艱苦的奮斗中實現著自己“飛黃騰達”的夢想。
再說孫少平,在那個時代,孫少平可以稱的上是個知識分子。據父親講,他小學三年級剛念完就趕上文化大革命,從此就沒正經讀過一天書,當時很多甘于平凡的人從此就成了文盲、半文盲。然而孫少平并沒有被一切外在因素而磨滅對知識的渴望。即使在做攬工漢時,也沒有停止對知識的渴求。在那極端惡劣的環境中,想盡辦法通過讀各類書籍和報紙豐富自己,武裝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世界,從而讓他對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部小說讓我最期待的就是少平的每一次人生選擇,總盼望少平可以通過他的知識和能力在每一次人生轉折中崛起,可每一次都讓我感到意外,比如他可以選擇留在農村當一個優秀的農民,也可以選擇做哥哥的得力助手,還可以通過妹夫的關系直接變身國家干部等等。可是他卻毅然的選擇從攬工漢到煤炭工人這條艱難坎坷之路。在常人看來,孫少平的所作所為不會被理解。但這就是孫少平——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于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生,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出生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可以看出,孫少平對苦難的理解是深刻的,苦難給他帶來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書中讓我感到遺憾的就是少平和田曉霞的凄美愛情故事了。生活中總有意外存在于角落,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田曉霞因救人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她活潑開朗的形象一直被人們記住。生活這部大戲還將繼續,曉霞走了,可少平知道他還肩負著更多的生活使命,很快便從悲傷中走出來。存在過便有價值,他堅信她還沒有離去,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還激勵他向前走去。
有人說這部小說是圍繞孫家兄弟為主的兩條線展開,而我覺得還應該有一條線,這條線就是田福軍,也是這部小說中除了孫家兄弟以外,我最佩服的人。他有膽識,有毅力,只做自己覺得是對的事,為此多次頂撞他的上司馮世寬,甚至還與苗凱唱反調。他曾經步行到后子頭公社幾個被遺忘的村莊里,親自去考察,還冒著犯法的危險,把“戰備糧”拿出來分給大家,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啊!在當時那個黑暗時期,他竟然支持搞承包制!盡管他做的一切現在我們看來都是完全正確的,都是為人民服務的,但卻遭到馮世寬、苗凱的堅決反對,但田福軍還是堅持自己的信仰,為人民群眾干好事。這種勇氣、毅力、氣魄,現在又有幾個中國人能與之相比呢?
所以,我佩服田福軍,絲毫不亞于佩服少安和少平,甚至還略勝一籌。
品讀這本書,我對生活與苦難有了更深的認識,由衷的敬佩孫少平兄弟和田福軍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那個平凡的世界卻孕育出了這樣不平凡的人,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即不簡單。
全書讀完,感覺意猶未盡,總覺得作者還有續集沒有寫出來,然而,路遙已逝,《平凡的世界》已是絕筆。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心去領會作者給我們傳遞的正能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員,我們所期待的《續集》正在通過現實的生活演繹著……
篇四: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徐建新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很具有年代感的文學巨作,時間跨過文革后期到改革開發初期。曾在高中時,粗淺的看了一遍,記憶不是很深,也曾經看過幾集電視劇,直到參加了青年讀書班才閱讀了全集。
小說中對于上世紀農村生活的描述,可能青年人都不理解或是不相信,因為當代年輕人生活在改革開放以后,物質生活比較優越,很難想象到當年的生活狀況。雖然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農村生活的不容易,但是并沒有親身感受那樣的艱苦。
現在已無法細數當時生活的種種,但我記憶猶新的是小學每天放學都會做一件事,用當時農村的話叫“燒二遍鍋”,就是用農村大鍋煮“苞米碴子”。到現在,我還是對小時候吃過的很多種粗糧有種排斥感。
小說中描述少平上學時的情節,通過每天吃飯,顯現出了少平的一絲自卑。其實,每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多少都會存在一些自卑心理。無論物質條件、自身素質還是在學習上,或多或少會與城里孩子做一些比較。路遙先生用很現實的例子寫出了少平的自卑,但他的自卑中充滿了倔強和不屈。
其實,不論電視劇還是小說,《平凡的世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安。少安對愛情的追求與放棄,對于人生理想的執著與堅持,深深感動了我。少安的愛情觀是很現實的,他深愛著潤葉(也是讓我深深喜歡上的一個小說中的人物),當少安理解到自己與潤葉的距離后,他深深壓抑著自己的那份愛,不想讓自己拖累潤葉,為了他認為的潤葉的幸福而離開了潤葉,更是置對潤葉的傷害而不理。愛情是美好的,可少安的心里,更多的是讓家里的每個人都過上好日子,不能只圖自己高興。對于愛情,他選擇了放棄。可以說潤葉后來生活的坎坷和少安的放棄不無關系。
喜歡這部小說,很大原因是喜歡少安這個角色,他的頑強、他的擔當、他的強大生命力激勵了我。我從少安身上深深體會到了一種勇于改變現實生活的韌勁和執著。我更看到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中國普通百姓不屈不撓和堅忍不拔的性格特征。
讀這篇小說時,經常想起小時候奶奶對我說過的話:眼是懶蛋,手是好漢。不要總想著結果,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打拼。長大后更加明白堅持的重要性。堅持難能可貴,它可以是在某一個崗位上的堅守,可以是對一件事、一項工作的努力完成。做人做事,都要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堅持初心本性的毅力,還要有慎始如終的意識。工作不難,難在我們有一顆堅持的心,有一股堅韌的勁。
平凡的點滴澆灌了生活的幸福美好,生而平凡卻堅持著自己的不平凡。
篇五: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康雨薇
平凡才是最真實的生活,而真實的生活里離不開親情、友情、愛情,或許這部書描寫的年代離我們很遙遠,或許主人公們經歷的種種困苦與艱辛我們也很難感同身受,但是無論時代怎樣的變遷,社會怎樣的發展,家、親情始終都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們身之所寄,心之所系的地方。
《平凡的世界》這部書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平一家的生活來展開,他的家雖然貧窮但卻充滿著人情味,即使生活中有許多的不如意但是也磨滅不了家人之間最溫馨最真摯的感情。
孫少平的生活充滿著貧窮、困苦、挫折與不幸,但是艱苦貧窮的環境和身體上的勞累并沒有將他擊垮,我想除了他自身的上進和對平庸生活的不甘外,支撐他在重壓的生活下頑強抵抗的就是家和親情。親人帶給他的動力和親情的溫暖讓他充滿力量,家始終是他堅強的后盾。有了精神的寄托和為之奮斗守護的家和家人,他更加的無所畏懼更加的有擔當。其實除了孫少平,孫少安對家人的付出更讓我動容,他是家中長子,養活一家人的責任重重的壓在他的肩上。少安的愛情也是為這個家付出的一個犧牲品,背負家庭重擔的他,無力去為自己的愛情抗爭,因為他知道再美好的愛情也換不來家人吃飽穿暖的生活。少安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人啊,該在什么位置就應該在什么位置。他放棄了潤葉,但無論如何他都拋棄不了他的家人,他知道生活的苦,知道莊稼人的累,所以他一個人承受這苦這累就夠了。他不想弟弟妹妹們再因為貧窮放棄讀書,不想弟弟妹妹們重走他的老路,所以他再苦再累也想供他們讀書。
其實除了少安少平,孫家的每一個人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家人之間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支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活著,這種親人之間的感情是多么重要,即使人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只要有這種感情存在,也會感到一種溫暖的慰藉。假如沒有這種感情,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會有多么悲哀啊……”這句話看似簡單,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深刻體會得到的。從書中所展現給我們的親情,我們應該想到我們自己,我們可能一出生就享受優越的生活,理所應當的享受著親情帶給我們的愛和溫暖,但是有時候我們卻把最壞的情緒、最壞的脾氣帶給我們最親近的人,從小到大家人、特別是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我們為他們卻做的很少很少。
世間最純粹的感情便是人間親情,希望我們的親人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好好愛他們,好好珍惜這份平凡而偉大的親情。
篇六: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陳芳
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中國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確,兩本書在很多地方是相通。主人公的信念都一樣堅韌,百折不撓。在作者筆下,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奮進,勇于進取的年輕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聲音。
書里是對于新農村的全景式描寫,突出了從以前的農業模式向新的經濟形式的轉變,是改革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各具特點的青年人,他們是整個時代的代表,是整個時代的主人公。作者尤其圍繞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局限,最終獲得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著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并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人生苦難所展現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于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
當然了,孫少平更是路遙先生筆下塑造最成功的一位人物,作為那個黃土高原上有著成熟思維,腳踏實地,重情重義,忍辱負重,不卑不亢的少年,那種不斷以上進求尊嚴,從不好高騖遠的情懷也深深的打動著我。是啊,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我們生存的現實年代,每一時刻都在告別貧困的困擾,可生存環境的改變,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面對不斷涌現的新課題,在普通人的視線里,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平坦得一馬平川。面對新的困難,一樣會有新的無奈;面對新的理想,一定會有新的彷徨;面對新的世界,也一樣會有新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人類的懦弱是本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旅途中,只有在困難和挑戰面前,積極的去面對,才會有發展,才會有未來。困境里的自卑,無奈中的反抗,積極中的進取都是文明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勵因素。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
最后,希望我對《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讓大家以一種愉快地心情去面對今后的生活,即使有苦難來臨,我們也要支撐起自己弱小的雙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后悔,畢竟這就是人生,畢竟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我們都在期盼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七: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馬愛連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于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于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于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后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在那么貧窮的生活里,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沖垮了少年堅硬的脊背,而他卻沒有哭泣,一直強忍著,在那場風暴中,我聽見他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之說,有的只是我奮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堅信,我們的命運由我們的行為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生決定。如果生活不如愿,那就試著去改變他,活出不一樣的自我。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斗。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正因為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故事才會不平凡。孫少平無法選擇他出生的環境,就只能靠努力來改變命運,他堅持讀書,通過讀書來對抗長時間的體力勞動對精神的禁錮和摧殘,讓靈魂和身軀同步前進。縱使生于平凡,生來平庸,那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如《悟空傳》中所說的那樣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在孫少平身上,我又看到了一句話:”事實的真實本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哪怕我不情愿,卻又能改變什么呢?“龍應臺曾在《菩提本非樹》中說過一句話:”人生就是一條線往前走,沒有什么好遺憾的。“是啊,沒有什么好遺憾的。正如書中所說,”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不如意與不順心,我們只有自己振作起來,自己勇敢起來,才會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接受暴風雨的襲擊,而不論結局是好是壞,我們都可以心安理得的對自己說,我不曾后悔過,不曾遺憾過,不曾退縮過,不曾懈怠過。
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而來地繁衍生息,我能看到的,就是苦難中的信心,不能奪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以及今生的驕傲。
篇八: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作者:李祎晨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的最有影響力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和先生一樣是我們陜西人的驕傲,也是我的最愛。
《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安一家人的經歷為主線,將主人公孫少平、孫蘭香、孫少安三個人的故事交錯相織。里面很多片段都引起了我的深思。
片段一:少平和”丙菜“
”丙菜“算是飯堂中最差的飯菜了,就是用”甲乙“菜燒完后的湯汁倒在高粱飯上就算完事了。少平就是”丙菜“的常客,當看到同學們甲、乙菜中的白面饃饃時,少平又何嘗不羨慕呢?但無奈因生活的貧困。在饑餓中度過了本該多姿多彩的中學生活。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中午,我每次去飯堂打飯的時候,每個人碗中的飯食都是格外豐盛。什么肉菜、素菜一應俱全。有時候還有一兩塊魚肉雞肉。可當吃飯時,一些同學吃幾口就說:”吃飽了。“或”今天沒胃口。“便把飯菜通通倒在了垃圾桶中,揚長而去。但你們是否想過幾十年前的同齡人還過著食不飽腹的生活,你們這樣不會心痛嗎?還有,許多同學只吃瘦肉,便用筷子將肥肉一一挑進垃圾桶中,臉上絲毫沒有愧意。但你想過幾十年前肉是多么珍貴?每個家庭逢年過節都吃不上幾回肉。那是肉簡直是”奢侈品“。
片段二:少安與”上學“
孫少安一直在石屹節上高小,成績十分優異,在小升初考試中取得了全鄉第三名的好成績。然而由于家庭貧困無可奈何的選擇放棄學業。里面有一句話十分觸動我”爸,我想去考試,我想去證明自己能考上,并不是考不上。“這是一個孩子最痛苦的呻吟。說罷,他哭了。
反觀我們自己,如今,國家實行義務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入學。可誰知,如今的學生身在福中不知福。整天在學校中不干正事,抽煙、打架。上課時,不是與同桌竊竊私語那就是呼呼大睡。更有甚者在課堂上與老師頂嘴,賭氣休學。你們負了你們的青春,今后一定會后悔莫及。當你們游手好閑的時候,你們又何曾想到過幾十年前你們的同齡人還因上不起學而痛苦,還因無法入學而流淚。
片段三:蘭香與”新衣
六月,正是天氣最為炎熱的時候,正是短袖短褲霸占“天下”的時候。可這時,我們的蘭香還穿著長袖,天熱時,只好挽起袖子,有時把胳膊都勒紅了。最后,蘭香終于決定買短袖時她又陷入了糾結。原來她不舍得花家里的錢,便決定晚上放學后去工地上“提泥包”。在干了一個多月后,終于穿上了短袖。
如今一部分同學互相攀比,已經不滿足于穿著整潔,而是追求名牌,追求另類。有時甚至為了買名牌與家長吵架,為了買衣服“省吃儉用”,傷害身體。有的同學還因此走上了搶劫、校園欺凌的違法道路。當你們迷失在名牌的“沼澤”中時,你們是否意識到你們在花父母的血汗錢,你們又是否意識到幾十年前的同齡人中還因一件短袖而憂慮。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血淚史,是上個世紀人們的痛苦的縮影。我們應與之相比,從而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辜負這最美的時代與年華!